热线:13528808632 华信达 | 离岸公司注册中心

香港拟放宽“高才通”申请门槛广纳英才

  疫后全球人才荒,抢人才是当务之急。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推进抢人才计划,研进一步放宽申请“高才通”门槛,或纳入内地排名前30高校及海外专业性强的院校;亦有专家建议,香港可多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加强宣传。

  “高才通”计划其中一项为:年收入超过250万港元和获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人士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5日透露,放宽条件将以两大方向探讨,包括未纳入百强的内地大学;以及海外主力提供专门课程的院校。

  有立法会议员建议,由目前只吸纳本科生扩展至研究生;亦可考虑内地排名前20至30位的“双一流”、“985工程”、“211工程”大学等,或每个省份选一两间大学。

  实际上,不少好学校未必在世界百强内。一方面,内地的39所“985”高校、115所“211”高校,都是国家为创建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,拥有国家最好资源;虽未排进世界百名大学名单,但学术实力不相上下。

  另一方面,全球百强大学是综合排名,如德国一些专业工程类院校,未能进榜。

  香港时事评论员陈伟强对中通社记者表示,他对放宽抢人才门槛非常认同,不论内地还是国外,百强以外的优秀大学有很多,只局限于百强抢到的人才不足。术业有专攻,创科、生物科技类专业型人才,香港很需要。“放宽要快一点,最好一两个月内就落实。”

  他也提到,吸引人才不一定要局限于内地和欧美国家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不乏人才,有些大学可能因是发展中国家,排名不太高,但不一定质量不好,可以多加宣传。南亚、东欧、中东,很多人才有兴趣来港,亦对薪水要求不高。

  随着全球各地推出的人才入境计划越来越具竞争力,提供子女教育、住屋、医疗等方面优惠,甚至有现金津贴,香港是否抢得不够狠?

  陈伟强坦言,香港还要加把劲,尽管薪水很高,但居住环境是硬伤;尤其是很多海外人士讲究生活环境;他建议可考虑学习内地“人才房”,对某个领域专才以优惠价格出售房屋。

  “高才通”原计划未来三年,每年吸引至少3.5万人来港发展。但至今接获8.4万申请,批出约4.9万张签证。政府预计按目前趋势,年底数目会达到双倍,即批出约10万宗申请。特首李家超近日表示,人才要储备到一定的量,才能爆发潜能。

  陈伟强建议不防大胆些,不局限于年轻人,可吸纳各国高精尖的退休人才。“他们有经验有能力,退休后还有精力,若香港愿意高新聘请,或许他们愿意换个环境发展,对香港会有比较大的贡献。”


免责声明:本文由Hxdzhuce营销自动化博客发布,不代表华信达立场,若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如有问题咨询,请拨打:13528808632